close

11.jpg(右為六角純錫碟,左為多邊形純錫盤。圖片來源/Woo Collective)

隱身於永和巷弄中,一間已60多歲屋齡、格局狹長的老屋裡,賴思羽、黃新雅與陳怡珊,這三位年輕女生的夢想正在發芽、茁壯。她們以錫,這個比銅貴上8到10倍的材質,製作你我餐桌上會用到的錫盤、錫杯與花器,企圖為台灣人家中常見的餐桌風景,注入另一股全新面貌。

Woo Collective行銷經理賴思羽指出,目前市場仍以玻璃或陶瓷器具為主流,而她們仍堅持以錫為媒介,為的是幫台灣日漸沒落的錫製工藝盡份棉薄之力 錫不該只見於電子產業(如電路板)或廟宇工藝,應該堂而皇之走進每個人的家中。也因此,勇於嘗試的她們在錫的傳統工藝上,加進了獨特元素與創新技巧,一只純錫手工訂製的花器,就在巴黎的家具家飾展大放異彩,而這也是她們的第一件作品。

不懂錫,就勇於嘗試

為何踏入這個領域?學工業設計的賴思羽說,這一切都因政府的創新計畫「工藝新趣」而起。每年南投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都會舉辦這個活動,媒合傳統工藝老師傅與設計師、設計學系學生,以推廣台灣工藝文化。既是好玩心態,機會也實在難得,她與其它同學興奮參加了。在合作的百位老師傅名單中,她們訝異發現製錫師傅只有一人,於是帶著疑惑仔細深入研究。

「日本人常用錫杯喝酒,酒會變得更好喝,因為質地柔軟的錫有淨化水質之效,而其熔點低,可以做任何嘗試,不像鑄鐵門檻高。」賴思羽說。於是,她們挑了這個冷門的領域。沒想到,位於鹿港的陳萬能老師傅怕他們以「沾醬油」的方式來學習而不答應,她們費了好番功夫才以誠意打動陳萬能師傅的心。

3.jpg(浪雲醇酒球 - 輕巧型玻璃醒酒瓶組。圖片來源/Woo Collective)

在陳萬能師傅那兒,她們學到了製錫的基本功,例如錫的熔點低,是優勢也是缺點,製板時,往往會因為尺寸過大,液態錫會邊倒邊冷卻,而且焊接也是以錫為材進行,不成功可是連板都會被破壞,一切都得重新來過。

不過由於陳萬能師傅現多以廟宇工藝為主,而賴思羽與Woo Collective的另外二位夥伴想要製作人人可用、喜歡的日用品,而且是真心喜歡,而非出於無條件支持MIT的心態,於是她們加入了新意。在既有基本技術為架構之下,她們研發了天然紋理的拓印技術,將木頭、布料的紋路印在錫器上,為原本沉穩低調的錫,添了幾許東方詩意風采。「那時在學校走廊進行實驗,希望可以讓錫在液態時,就能把紋路清楚拓印上去,試了很多都都無法成功,最後發現原來室外環境太熱或太冷都不行。」賴思羽回憶說。

1.jpg(【手工限量】荷邊 FRILLERY。圖片來源/Woo Collective)

手工錫器,美麗實用兼具

因為是工業設計背景,讓她們習於不斷改良任何製程面的問題,而第一件錫花器就在偶然機遇下躍上國際舞台,在巴黎的家具家飾展驚艷四方。自創的自然材鑄造法,除了將天然布料紋路清晰烙印其上,她們還以檀香薰燒,迷人的檀香之味可留存其上年餘之久外,表面也會產生漂亮別緻的金黃色澤,賴思羽笑說,當時外國人初見還誤以為是貼上金箔或噴金漆呢!

由於花器採手工訂製,價格也高昂,較難走進日常生活之中,於是她們將此技術延伸,做成消費得起的錫盤,三角形、圓形、多邊形與六角形等樣式,各有各的巧妙,雖然初始用途設定為點心盤,但她們發現消費者也拿來放置鑰匙或小物品,顯得功能十分多元。賴思羽說,錫器是愈用愈有味道,髒了就用水或洗碗精清洗即可,而且錫不像銀易於氧化,如果真的氧化了,也可以錫箔紙包覆放進加入鹽巴的水中煮滾,就可以洗去氧化物了。

7.jpg(圓形純錫盤(中)。圖片來源/Woo Collective)

在錫盤之外,Woo Collective新近推出的浪雲醇酒器系列(醇酒針/醇酒球)也頗吸晴。既然錫有淨化水質效果,為了加深消費者的記憶點,她們索性製作醒酒器具,不管紅酒或威士忌、清酒,都可以釋放原有的香甜滋味。

2.jpg(浪雲醇酒球 - 輕巧型玻璃醒酒瓶組。圖片來源/Woo Collective)

6.jpg(冰岩醇酒針 隨身版。圖片來源/Woo Collective)

2013年接觸製錫這項工藝,2015年成立品牌,Woo Collective的產品雖然不多(現在已發展出許多品項了),而且多半純手工,量也少,但早被許多企業買來饋贈給VIP,涵碧樓更是買下全系列產品,這些都是肯定。一步一腳印,賴思羽說明年她們將會有不同的材質作品推出,這讓人拭目以待。

5.jpg(直 - 筷架 (一盒二入)。圖片來源/Woo Collective)

9.jpg(【新品】銀杏 純錫抑菌器 隨身版。圖片來源/Woo Collective)

arrow
arrow

    木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