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未命名-1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近年來屏東巧克力屢屢在國際賽事上獲得佳績,品質深受肯定。國境之南屏東,高溫多溼的氣候環境,非常適合栽種可可,尤以內埔為最大宗生產地,其它如潮州、高樹、三地門、長治、里港等地也有。再加上有志人士推廣,也有不少返鄉青年投入,讓屏東巧克力一時蔚為風潮。除了福灣這個知名度較高的巧克力品牌外,還有許多個人品牌,例如「小雨果」,創辦人蘇一明是個農作門外漢,從拿筆的改換成拿鋤頭,為了推廣屏東手工巧克力不遺餘力,而且完全接軌如今國際手工精品巧克力講求的BEAN TO BAR趨勢。來聽聽他的努力故事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12.jpg(蘇一明。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Q:為什麼想要投入可可樹種植?

A我本來是在都市裡從事網路廣告、設計、活動企劃等工作,家裡是在里港務農,種植檳榔樹,不過爸媽年事已高,我心想早晚得回來繼承農事,所以10年前返鄉幫忙。那時,檳榔產值不是那麼好,對人體也不健康,所以想改種其它果樹,李子、玉荷包、芒果等都有列入考慮,恰巧聽聞內埔有人種可可樹,基於好奇上網找資料,才了解那原來是巧克力的原料,並開始試種。

我並沒有把檳榔樹全部砍伐,而是留起來當遮蔭樹木。台灣特產就是颱風多,可可樹怕颱風,所以將其間作在檳榔樹中間,利用檳榔樹提供半遮蔭環境。可可樹沒有想像中的難以種植,病蟲害也不嚴重,所以採自然農法種植,23年就開始生果了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26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Q:有遇到什麼困難嗎?

A試種時,遇到的主要問題是生活習慣的不適應,這其實是心理因素,因為以前在都市工作,公司裡有同事、上司甚至是長官老闆,遇到問題可以互相討論,但在農地裡遇到挫折,包含怎麼施肥、怎麼剪枝、怎麼給水等,當時完全不知道,得自己在那邊研究,孤獨地面對所有事情,「懂得與孤獨相處、耐不耐得住才是最大問題。」

但既然都已經投入了,這個心理問題就得想辦法排解,必須在田中找到樂趣才行,所以我開始做些實驗,記錄自己務農時的各種工作狀況。我花了2年時間,最終看到果實一生出來,這個心理障礙就完全克服了。

Q:會做什麼試驗?

A比如當時大家都在地上施肥,但我想地上還有很多野草,會吸收掉它們的養分,所以將施肥方式改成施灑葉面,並以液態方式噴灑,由葉面直接吸收,如此一來吸收率可達90%,其中10%可能是因為陽光或其它因素自然揮發掉。地上施肥流失率可達4-50%,其中包含被野草吸收,這對農民的成本無疑也是負擔。

另外,可可最重要的就是油脂含量,唯含量會因施肥方式產生多寡變化,油脂多經發酵後,會產生更好風味,所以我也在施肥作業上做調整。我開始去收集一些鳳梨皮、黑糖與其它水果等所謂的「農業廢棄物」,將它們慢慢發酵變成液態,再與其它有機肥一同去噴灑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02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01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03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還有種植時,必須注意遮蔭問題,可可樹需要陽光但又不能太多,有點像咖啡,所以需要從內部去修剪,我們叫「小剪枝」,讓內部保持通風狀態,也可以降低病蟲害。颱風來臨前,會進行「大剪枝」,葉面大,受風面積跟著大,如果再加上下雨,讓土壤變得軟嫩,可可樹就容易倒塌,只要樹一倒,雖然還是會生長,但整個品質就會敗壞。

Q:可可豆要怎麼處理成巧克力?

A我分成13個步驟,這也是為什麼我用”13”做為LOGO

S__69812505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可可採摘下來後,會先放置一天,進行剖果、剖仁,再丟進木箱發酵。我會在木箱內放進香蕉葉,並以背面接觸溼豆,進行為期5-7天發酵。香蕉葉背部有香蕉酵素,有助發酵。在發酵的第23天後,會進行翻攪,等到第7天就算大功告成。我會剖開豆子看內部狀況,觀察豆仁顏色變化來判定是否發酵完成。有時天氣會影響發酵程度,也有可能提早一天完成,所以第23天後,就要每天去翻攪。這個步驟很關鍵,直接影響巧克力風味好壞,全世界皆然。發酵不好,巧克力餘韻會有澀味或不好的酸味。發酵好的話,就會有葡萄酒、酒香、花香或水果味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31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32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日曬,會曬個8-10天,也是要看天氣狀況,有時候會拉長到12-15天,要視可可豆消水狀況,得達到完全可存放狀態才行。如果殘存水份,易發霉受潮而變質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06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烘焙,每家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溫度與時間,另外也會因烘焙設備不同,形成不同風味,這就是各家巧克力展現自我風味的來源之一。咖啡豆,一般可分成低溫或中深烘焙。可可則幾乎都是中深烘焙,小雨果也是。淺烘焙會表現出可可的天然果酸味,但台灣有些人不喜歡酸的巧克力,所以我會採中深烘焙,降低酸澀味。(製作咖啡,在此之前的前置步驟大約相同,咖啡豆烘焙完就可以使用,但巧克力就複雜麻煩多了,還有許多步驟要完成。)

碾碎,烘烤完的可可豆還有一層可可膜,要先取掉,並脫殼,只剩下果仁再進行精磨約40小時,達到空氣化那種細緻程度。巧克力的製作過程很複雜,這也是巧克力那麼貴的原因。

調味,放糖、放牛奶或其它要填加的東西。加牛奶,就變牛奶巧克力;加糖,就變黑巧克力,至此會有幾百種、千種呈現方式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13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熟成,放置一天或一天半,有些人放在18度的紅酒櫃或冰箱、冷氣房,小雨果則是放在紅酒櫃與冷氣房都有。紅酒櫃的溫度控制通常比較穩定。

調溫,將溫度升高破壞結晶,再降溫讓結晶重新組合,升溫降溫升溫的目的就是要增加口感與潤滑度,有些巧克力表面會像鏡面般晶瑩剔透,就是靠調溫這種動作完成。如果沒有調溫,就會是霧面,不會閃閃發亮。像鏡面的巧克力很刺激食慾,也像個藝術品。

接著就是品管、入模具,做成各種造型巧克力,再包裝成品。這整個過程就是From bean to bar,而小雨果就是靠我一個人這樣一條龍生產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28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Q:這整個過程看起來很辛苦,有想過放棄嗎?

A所以我現在開始找合作夥伴,結盟目的是要集合生產,達到規模化程度,這樣我可以專攻我的專長行銷包裝,不然自己一個人一條龍,好不容易生產完了,根本沒有力氣去行銷。我堅持了10年,中途有三度想放棄,因為遇到很多挫折,包含通路、沒有時間推廣、沒有配套行銷,加上成本又高,但因為太喜歡巧克力了,所以才能繼續走下去。

其實我當初做巧克力的初衷,只是想種植而已,並沒想過要怎樣,是過程中發現吃巧克力的好處很多,自己也試著做巧克力給爸媽吃,爸爸心臟不好,巧克力對心臟很好,這才踏入巧克力製作的這條路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16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Q:小雨果的巧克力特色?

A品牌是前年11日成立,那時候純粹只是做出來,但製作後就深深著迷了,原來巧克力那麼好玩。我用屏東土種連霧搭配60%黑巧克力,變成調味巧克力,雖以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,但的確是很特別的味道,還獲得了2019ICA亞太區巧克力大賽銀牌。另一款結合枋山芒果乾的巧克力,則獲得銅牌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20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另外我也研發創意口味,像是可可核桃酥,將之融入台灣人熟悉的糕餅。之所以努力發揮創意,是為了突顯台灣也可以做出屬於台灣的優質巧克力。巧克力是西方天神的食物,是西方傳過來的美味,我希望用東方方式呈現,成就所謂「西式東作」,藉此讓外國人從巧克力認識、了解屏東的農特產品與文化。

Q:要如何品味巧克力?

A最佳方式就是放鬆心情,因為巧克力含有腦內啡,可抗憂鬱,心情不好或壓力很大時,不妨吃一塊巧克力,這是合法嗎啡。我常吃,所以很樂觀。

Q:可以介紹一下髒髒豆嗎?

A原名其實是焦糖杏仁巧克力,是用可可堅果原豆去包裹巧克力,但發現沒那麼討喜,後來拿大眾喜歡的杏仁果,裹上一層薄薄的焦糖糖衣,再裹上75%黑巧克力,裹了三層,最後再上100%可可粉才大功告成。我所有產品都是微甜主義,比較健康養生,又可保留可可原本風味。因為拿來吃,手都會髒掉,再加上之前流行髒髒包,所以才取為髒髒豆。前年9月推出後,因為微甜又帶苦,頗受年輕女生歡迎。我用各種顏色的馬口鐵盛裝,並以小布包裝,再附上的一個小鏟子,意寓邀請大家一起來鏟黑金,為產品注入故事。

小雨果照片_191119_0014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Q:為何取為小雨果?

A取決於雨季的水果,屏東是雨季水果的王國,可可加入這個行列,另外可可又小小顆的,所以取為「小雨果」。

S__69812503.jpg(圖片提供/小雨果)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木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